從中華電信 MOD 上架 Netflix 談台灣下一個 OTT 挑戰

Scylla Tsai
4 min readJan 15, 2019

--

原文刊載於數位時代:從中華電信 MOD 上架 Netflix 談台灣下一個 OTT 挑戰

12.19 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宣布歷經半年的協商,MOD 搶下兩年的 Netflix 上架 MOD 合約,同時宣布 MOD 用戶數突破 200 萬戶。200 萬戶的概念就是比台灣最大的單一有線電視集團中嘉的 107 萬用戶數多了近一倍,也幾乎佔了台灣家戶數的四分之一強。

對 Netflix 來說,形同在台灣多增加了一個可曝光的銷售出口,同時也換得了一個台灣本土的強力內容支援,讓我最興奮的反而是因為這樣的合作,中華電信投資的公視 4K 畫質心理驚悚影集《魂囚西門》將會上架 Netflix,有機會被全世界的人看見。

而在一個月前,台灣的 Line TV 也宣布整併 Choco TV,以平台月活躍用戶數超過 200 萬晉升成為台灣最大的影音串流平台,Line TV 看中的正是 Choco TV 運用數據分析,挑選內容,並進而自製戲劇的能力。

OTT 業者從最早期追求 App 下載量,再來是 MAU (monthly active users) 或付費用戶數,接著是用錢大量購買內容藉以鞏固平台上的內容數量,現在,戰場終於開展到下一個階段:獨特的優質內容,講的俗氣一點,裡面就包含了 IP 大戰。

美國正在打的就是 IP 大戰,Disney 即將在 2019 推出的影音串流服務 Disney+ 就會善用 Disney 既有的 IP 資源,像是迪士尼、皮克斯以及星際大戰系列,以及剛購入的21世紀福斯底下的 X戰警、阿凡達及死侍等;但已經跟 Disney 分手的 Netflix 經過多年的內容資本經營,其實也已經養起了自己的 IP,像是有忠實影迷的《王冠》《怪奇物語》《毒梟》等劇,同時 Netflix 也在世界各地籌組內容中心,培養各個國家自己的獨特內容與 IP。

我喜歡擴大解釋 IP,IP 可以不只是一個角色或是一齣劇,像是我本人就非常喜歡王小棣導演拍的植劇場一系列影集以及最近甫完結篇的《20 之後》,對我而言,王小棣導演或是名編劇徐譽庭等人就是台灣內容產業鏈的重要 IP,就如同大陸的編劇六六創造了《蝸居》等劇,以及像是接在《延禧攻略》之後的《皓鑭傳》。所以當台灣的 OTT 業者經過整併重組,已經有一定流量的基礎上,我疾聲呼籲,除了跨平台的相互拉抬,文化部與台灣產官學必須開始訂出培養台灣 IP 的中長期策略,讓台灣不僅只停留在霹靂布袋戲這樣的單一 IP,而是有策略有戰術的把台灣優質內容一系列的傳播出去。

同時,在平台累積了一定用戶數據之後,我一直期待台灣的 OTT 業者可以利用數據甚或是 AI 做出更有區隔性的服務。我一直非常激賞愛奇藝在這一方面的企圖,愛奇藝在去年就已經發展出演算法來預測他們籌拍的戲劇受歡迎的程度,藉以作為每一部戲的上線廣宣預算編列,另外,愛奇藝用戶應該會發現從 11 月份起,畫面底端會出現綠色曲線,這是 AI 演算法預測的高潮片段,這也是充分反映了現代人追劇但又沒耐心而衍生的區隔性服務。

台灣 OTT 從 2016 百家爭鳴,經過兩年的廝殺,看起來將會進入各據山頭的年代,除了中華電信 MOD 與 Line TV 以及挾著愛奇藝強大內容資源的愛奇藝台灣站,KKTV 也改走類似 Amazon prime 的組合訂閱制服務,但不管如何,網路產業是一個大者恆大,而且只有前三名能生存的殘酷世界,台灣下一個 OTT 產業的挑戰雖然很嚴峻,但內容為王的基礎下,策略性的發展 IP 以及用數據去優化營運,理解用戶的意向,就是下一個成功關鍵因素。

--

--

Scylla Tsai
Scylla Tsai

Written by Scylla Tsai

Adventurous Traveler. Media and a Technology Communicator scylla0714@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